




國家,將開展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推進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
日期:2022-07-15 17:10:46
閱讀:134次
民建中央: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保護促進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實現“健康中國”的前提條件,對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系列法規文件,為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利用和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近年來,我局圍繞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切實加強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著力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大力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推動開展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同時,農業農村部發揮政策指導作用,林草局發揮引導作用,科技部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發展。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如下:
一、我局組織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推動開展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促進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一)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
自2011年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以來,在全國31個省(區、市)2115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與中藥資源相關傳統知識調查,獲得全國近1.4萬種野生藥用資源、500多種栽培藥材、1600多種市場流通藥材、563種《中國藥典》收載藥材的種類、分布、蘊藏量信息,發現2個新屬,56個新物種,豐富了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初步建成中藥資源保存體系,部分珍稀瀕危藥用資源得到保護,在20個省(區)建設的28個繁育基地,其中16個省已完成基礎條件建設任務,實現對120種中藥材的種子種苗進行繁育生產;在四川、海南建成2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保存普查中收集的種子種苗1.2萬多份;2016年新建設31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圃。與此同時,中藥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基本建成,實現實時掌握大宗常用藥材產銷情況,由1個中心平臺、28個省級中藥原料監測和技術服務中心和70個動態監測站組成的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已基本建設完成,監測并獲取190種大宗常用藥材品種的產地生產情況及價格與流通量信息;開通了“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絡平臺”視頻系統。
(二)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推進中藥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立
2015年我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實施了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中藥標準化”專項,支持全國105家中藥企業(涉及中成藥大品種59種、重點中藥飲片101種)開展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質量標準體系研究。與此同時,開展了“常用中藥材、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標準實物庫和基因庫”、“化學成分庫和種質基因庫”等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建設。目前,各相關工作已接近尾聲。通過中藥標準化專項實施,將進一步規范和提升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生產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技術標準,并積極推進各環節質量的一致性傳遞,推動中藥產業鏈的標準化建設,促進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推進中藥產業總體提質增效。
(三)推進道地藥材生態種植,加快道地藥材目錄制定
我局積極推進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2018年4月,我局召開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工作研討會,強調道地藥材是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而來,道地藥材目錄是經歷史沿革考證、現代科技研究以及產業發展現狀綜合制定。與此同時,我局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編制《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通過開展道地藥材目錄制定及規范化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藥材品質提升,推動中藥材產業規范化發展。
(四)加強藥用植物科研人才隊伍建設
我局重視藥用植物科研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中藥材種植栽培、質量檢測、品種鑒定、中藥炮制等相關人才的培養,培養適合中藥產業發展和中藥研發的中藥專業人才。實施了全國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訓項目,建設了10個藥用植物學、1個藥用植物保育學局重點學科,促進了藥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人才培養,推動了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和利用的科研水平提高和學術進步。
二、農業農村部發揮政策指導作用,加強保護促進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按照《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要求,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會同我局及藥監局等單位,制定印發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旨在引導各地優化道地藥材生產布局,建設一批設施標準、管理規范、特色鮮明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
三、林草局發揮引導作用,促進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一是林草局積極與農業農村部協調溝通,啟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以下簡稱《植物名錄》)的修訂工作。通過完善《植物名錄》批遴選物種的標準,并結合2012-2018年林草局開展的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結果,科學地劃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遴選出一份涵蓋我國當前重要且瀕危的保護植物名錄。二是將依據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根據藥用植物瀕危程度,指導各地科學劃建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點)或自然保護小區等不同類型自然保護地,加強珍惜瀕危藥用植物的原生地保護。三是依據林草局2015年下發的《國家林業局關于切實加強野生植物培育利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林護發〔2015〕7號),進一步鼓勵和引導以藥用植物為主體的瀕危野生植物人工培植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和優化產業發展的結構和布局,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當規模的瀕危藥用植物繁育基地。有效緩解了野外保護壓力,實現了由利用野外資原向利用人工繁育資源為主的戰略轉變,也為中醫藥發展提供了珍貴中藥原料。林草局將協同有關部門,加強對中藥材的管理,避免對野生中藥材的無序采集。
四、藥監局加強中藥材質量管理,鼓勵科學發展藥用植物栽培,保護瀕危藥用植物資源
一是藥監局于2008年和2017年分別發布了《含瀕危藥材中藥品種處理原則》和《中藥資源評估技術指導原則》,提示業界關注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問題,保障中藥資源穩定的供給和中藥產品的質量可控。二是藥監局加強中藥飲片監管,不斷增加監督檢查、質量抽檢和飛行檢查的頻次和力度,及時曝光不合格產品和質量問題,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水平逐步向好。2018年,藥監局主動與我局舉行交流座談會,赴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醫科學院開展調研,召開“中藥飲片監管工作座談會”聽取多方意見,發布《關于印發中藥飲片質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中藥飲片質量整治工作。三是藥監局鼓勵開展藥用植物野生撫育技術研究,鼓勵開展藥用植物引種和野生變家種研究。在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修訂過程中秉承中藥材的發展理念,規定中藥材道地產區的定義和相關要求,從而加強了道地產區和道地藥材的保護。鼓勵企業按照規范組織中藥材生產,鼓勵建立常用大宗中藥材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種植養殖基地,加快推動中藥材優良品種篩選和無公害規范種植。
五、科技部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是科技部持續推進的重點工作之一。在規劃制定方面,國家先后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文件,科技部與我局共同發布了《“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著力提高中藥資源保障水平,培育一批中藥材大品種,為打造中藥材大健康產業鏈、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奠定了政策基礎。在科技扶持方面,科技部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設立了多個中藥材研究相關項目,搭建中藥創新平合和技術支撐體系,建立中藥材生產、加工技術及標準規范體系,部署了7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在七大藥材主產區中,選擇20種大宗中藥材品種,圍繞質量提升和標準制定、系統、規范地開展相關研究,為做大做強品牌中藥材提供基礎科學數據。在基地建設方面,自1999年起,已批準建設了25個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了從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業到中藥服務業的中藥大健康產業體系,打造了一批政產學研用有機結合、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的產業集聚區,已成為推進我國中藥現代化與國際化的主要載體。
下一步,我局將協同農業農村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大力發揮科技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開展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繼續推進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藥資源“家底”;牽頭制定國家道地藥材目錄,配合農業農村部積極推進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研究并推廣中藥材精準作業、生態種植養殖、機械化生產和現代加工等技術;繼續推進中藥標準化項目工作,加強中藥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農業農村部將加大支持力度,推進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和標準化生產;推進技術集成創新,推廣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加強質量規范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地理標志管理和品牌創建。林草局將繼續做好加強瀕危藥用動植物資源保護及其利用動態監測,強化中藥資源合理配置和資源利用規范管理。藥監局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加強對藥用資源的保護,完善GAP實施的相關政策,引導企業規范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9月5日
聲明:本文轉自“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分享僅為傳播中藥基礎知識,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插入廣告與原作者無關,感謝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異議,將做刪除處理。
版權所有:山西萬輝制藥有限公司 備案號:晉ICP備16010740號-1